首页| 西部头条| 双圈互动| 西部财经| 文化旅游| 科技教育| 卫生健康| 消费质量| 精彩专题
您当前的位置:中国西部网  >  西部网精选

热!热!热!四川局部气温可达40度! 这份防暑降温攻略赶紧收藏→

2025年07月15日 10:43:30 来源:四川新闻网 编辑:卓灵

热!热!热!

@四川人,注意啦

四川开启“桑拿天”模式

空气湿度增大,闷热感加剧!

怕热的小伙伴,有“难”了……

本周四川局部地方

日最高气温可达40℃以上

▲图据四川气象

据了解,7月14日至17日,四川盆地将有阶段性高温天气,空气湿度大,湿热特征明显。

此外,四川省气象台发布的高温蓝色预警显示:预计7月14-17日,盆地西部及金川、丹巴、泸定、甘洛、金阳5县日最高气温35-38℃,盆地东部日最高气温38-40℃,其中达州、广安、资阳、内江、自贡、泸州6市的局部地方可达40℃以上。

据四川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黄楚惠介绍,这次高温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,是“湿热”,给人比较闷热的感觉。盆地西部日最高温度可以达到35-38℃,盆地东部37-40℃,副高控制下早晚多分散阵雨或雷雨。

天气这么热,大家出门穿什么颜色衣服更凉快、更防晒?

炎热室外穿红色衣服 凉爽室内穿深色衣服

在烈日当头的室外,环境温度比人体高,热量就会从空气传到人体,穿浅色衣服受到的热辐射程度相对较小,会感觉比较凉快,但浅色衣服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不好,如长时间暴露在户外,反而容易晒伤。

相较之下,红色衣服可以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,因此长时间户外活动时,穿红色衣服不但更凉快,而且还防晒。为何红色衣服凉快且防晒?

吸收紫外线:红色光波长较长,能够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。紫外线是位于太阳七色光谱中最远离红色光谱的波长最短的射线,它易被波长最长的红色可见光接纳吸收。因此,穿红色衣服可以吸收、过滤掉更多的太阳紫外线,从而减轻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。

反射热辐射:除了吸收紫外线,红色衣服还可以反射传播热辐射的红光和红外线。这意味着红色衣服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,还能帮助身体反射掉部分热量,从而使人感觉更加凉快。

在室内空调房或夏季的阴天、晚上,此时阳光少,环境温度比人体的温度低,选择穿深色衣服,吸热快的同时散热也快,而且吸收的热量会在体表形成热冷空气对流,带走体表汗液。而汗液蒸发会吸热,能够快速排走皮肤表面的热量,从而让人感到更凉快。

衣服越薄越凉快?

很多人认为,使人体产生凉爽舒适感觉的雪纺衫、速干衣等看似轻便清凉的料子更凉快。其实,相比之下,棉、麻、丝等天然纤维才是高温天气的首选。

棉质衣服吸汗,透气性好;

亚麻材质孔隙大,透气性和吸水性好;

丝绸亲肤性好,更加轻薄,穿上通体凉快。

此外,夏日不一定穿得越少就越能防暑。只有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,皮肤才能传导散热,而当外界气温达到或超过人的体表温度时,皮肤就不能主动散热,相反皮肤还会从外界吸收热量,让体温上升,使人更易中暑。

同时,考虑到对流散热,穿宽松一些的衣服会更凉爽,领子、袖口、裤腿等开口部分,也不宜过瘦过紧,以利于通风散热。

高温天气,长时间暴晒容易中暑,大家如何防暑降温?这份小贴士来啦~

高温健康风险分级预警如何使用?

当处于黄色预警时,一般人群需要保持室内凉爽,减少户外剧烈活动;

当处于橙色预警时,重点人群要避免外出,如果确需外出应有人陪同;

当处于红色预警时,户外工作人员要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,以及使用防暑降温用品,出现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作业,严重时应及时就医。

一般人群

保持室内凉爽,使用降温设备调节环境温度,适时开窗通风,使用遮阳帘减少阳光直射,关掉不必要的灯和易产热的电器设备;

关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信息,合理调整出行时间,减少户外剧烈活动;

外出穿着轻便、宽松、浅色的衣服,使用防晒、防蚊虫叮咬用品;

主动、多次、适量饮水,保证水分充足,清淡饮食。

体温高于正常时可使用冷水,冰袋、冰毛巾或沐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;

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多汗、心悸、皮肤灼热等中暑先兆症状,迅速离开高热环境,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使用解暑药品,症状严重时寻求他人帮助或及时就医。

重点人群

重点人群在做好一般人群防护措施的基础上,还建议采取下述措施加强自身健康防护。

1.老人、孕妇,以及心脑血管、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患者:

避开高温时段外出,减少户外活动,外出时宜有人陪伴,或与家人、邻里、社区等保持联系;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;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遵医嘱服药。

2.儿童:

除了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外,还需减少户外剧烈活动,及时补充水分,外出时应有成人陪伴。

3.户外作业人群:

合理制定户外作业安排;使用防暑降温用品,做好个人防护;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;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停止作业,严重时及时就医。

户外活动如何避免中暑?

户外活动前,采取防晒、降温措施,比如撑伞戴帽,不打赤膊,不穿不利于散热的衣物。

户外活动时,少量多次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,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。

如果是剧烈运动,每小时建议喝250毫升~500毫升温水。不要饮用含酒精或者大量糖分的饮料,也不要喝过凉的冰冻饮料,以免造成消化道不适。

中暑后,急救有哪些方法?

如果发现有人中暑,应该采取三个方法进行急救。

1.通风

一旦发现中暑先兆者,应搀扶其至阴凉通风处,保持平卧位,松解衣领并扇风,促进其散热降温。

2.降温

快速降温是治疗的基础,迅速降温决定患者预后。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,脱去衣服,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,促进散热。可以把无虚脱患者身体(除头外),尽可能多地浸入冷水中,并且不停地搅动水,以保持皮肤表面有冷水,在头顶部周围放置用湿毛巾包裹的冰块。可以对虚脱者采用蒸发散热降温,如用冷水反复擦拭皮肤,或用电风扇或空气调节器。

3.补水

如果随身携带有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,可及时让中暑者服用,并让其饮用淡盐水或者含盐饮料,补充流失的体液。

如果采取以上措施,中暑者仍无好转,甚至出现高热、昏迷、抽搐等表现,不要再强行喂水,避免呛咳,而应立刻拨打“120”,将其送至医院及时接受专业救治。等待救援期间,应让中暑患者平卧、头偏向一侧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

前往高温地区旅行需注意什么?

一是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,关注目的地天气变化情况,提前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和药品。如前往境外旅游,提前了解和咨询此次出行是否有必要接种相应的疫苗。

二是旅行期间严防“病从口入”。就餐前注意做好手卫生,同时减少摄入生冷食物,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、吃过期和变质食物。

三是外出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。穿着舒适、透气、适合活动的衣物,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,喷洒驱蚊液减少蚊虫叮咬。

综合自央视新闻、四川新闻网、四川发布、健康四川官微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