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耕生产“开秧门” 泸州合江传统融合科技绘就天府粮仓新画卷
2025年03月21日 09:30:03 来源:四川新闻网 编辑:宋俊梅
晏丽梅 四川新闻网-首屏新闻记者 张燕冰 摄影报道
春分时节,万物生长。3月20日,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斗笠村壬河农机专合社内锣鼓喧天,秧歌飞扬,泸州市2025年春耕生产“开秧门”活动在此拉开帷幕。
“甩秧头”活动
“开秧门”这个古老的稻作文化仪式,承载着农民对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的祈愿,是泸州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,也是泸州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作为四川省内水稻育秧和春耕生产最早的地区之一,合江县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,再次引领农时,播撒下新一年丰收的希望。
“今年我种植了130多亩水稻,育秧采用人工方式,插秧部分机插、部分人工,预计产量约十三万斤。”合江县白米镇斗笠村种植大户曾峻峰说,他还采用稻虾和稻鱼的养殖模式,在水稻田内养殖小龙虾和鱼,年收入预计可达三四十万元。
人工插秧比赛
活动现场,插秧机在稻田中快速穿梭,整齐地插下一株株秧苗;无人机在空中盘旋,运输抽水设备等。今年的“开秧门”,将现代科技与农耕文化紧密结合,绘就出了一幅最美的“春耕图”。
学生体验插秧苗
丰富多样的活动,全面展现了泸州农耕的特色与魅力。农特产品展销区内,先市酱油、白米“稻虾米”、榕山“楠香米”等地方特色产品吸引游客驻足品尝,直播团队同步开展线上带货,助力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。农机具展区陈列着从传统犁耙到智能化无人机、窄履带式收割机等设备,展现农业机械化、科技化的丰硕成果。农事体验区里,学生与市民卷起裤脚下田,亲身体验犁地、插秧的辛劳与乐趣。
学生体验犁田
同时,农技竞技成为本次活动亮点,来自合江县各镇街的7支联合队伍参与“农人三项”比赛,选手们在泥船平田、搭田坎、抽水等环节中比拼协作与速度。人工插秧与机插秧比赛中,各区县代表队以娴熟技艺展现农耕效率。最终,凤鸣镇、车辋镇、白鹿镇联合队摘得“农人三项”冠军,合江县代表队获人工插秧、机插秧第一名。
“春耕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开端,更是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。”据合江县委书记王波介绍,2024年,合江县粮食播种面积达122.4万亩,产量52.5万吨,“中稻+再生稻”吨粮示范片更是以最高亩产1270.3公斤的成绩连续两年刷新全省纪录,全年生猪出栏76.7万头。
“2025年,合江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决策部署,全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合江示范区。”王波说。